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A1Pass的风清月朗居

追随技术的巅峰,突破欲望的枷锁!我,是技术与精神的享乐者!

 
 
 
 
 

日志

 
 

读《黑客社会工程学攻击》有感之外  

2008-05-15 19:11:14|  分类: 网文九尾狐——随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题记:学会主动的获取知识。

 

转载请注明版权:http://a1pass.blog.163.com/

黑客反病毒论坛 http://bbs.hackav.com 

       前几天买了一本叫做《黑客社会工程学攻击》的图书,黑客手册出品,整书共分为9章224页,我大概用了5个小时看完的这本书,从下午4点买回来后看到了晚上9点多,期间有一些感触,虽然不是完全针对这本书的,但是我想有必要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的黑客技术底子个人认为不怎么样,整书虽然只有224页,但是5小时读完个人认为虽然不快但是也不慢了,毕竟是技术类的书籍不像小说那样轻松。因此不难看出整书并没有深入的讨论什么技术问题,我认为大多数都是一些开拓视野的东西,但是正因为很多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讨论,所以有些地方看后不免觉得有些失望……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确实不错,能让读者切实的学到一些东西,特别是作者分享的一些技巧,我本人也算是有所受益。
       我认为作者最终要告诉读者的问题无非就是有两个,一个是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个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从书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来,作者确实是一个善于处理信息的人,其中社会工程学的相关章节中很好的总结了米特尼克所写的《欺骗的艺术》,因此对于公司企业的网络安全看似有独到的见解。
       而其中心理学部分则是总结了《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典型例子,所以说本书所包含内容的含金量还是很可观的。
       我本人并没有系统的研究过社会工程学,因此也没有权利对这本书品头论足,但是从这本书中是我看到了一些影子,国内黑客书籍著作渐变的影子。
       记得我刚开始接触黑客技术时,很多黑客技术类图书都是清一色的过时的东西,当然只是理论上。但是即便如此,仍然可以将其中的攻击技巧应用到现实生活的攻击中去,由此也可见当时国内网络环境的脆弱。
       除此之外,我在书店看到的黑客类图书大多数也是只着重介绍相关的例子,但是并不着重介绍相关技术的实现原理,纵然有些技术的实现原理简单得很……
       更有甚者,记得当时*派联盟站长署名的一本《黑客攻防之*武器》,其中更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例如哪个按钮是做什么的,通篇如此,没有一丝思想可言!因为当时我也是菜鸟一个,所以奔着*派联盟站长的名气用了半个月的零花钱买了一本,结果是后悔无比,第四天就叫我一狠心扔到地下室了。
       当然不仅是黑客技术类书籍,其他的电脑类书籍大多也是如此,但是其中也有一些负责的作品,但是网络变化日新月异,不免也会很快过时。
       因此这些书籍逐渐加入的很多的思想,加入了更多的有用的东西,这些思想如果有效的结合一些实例,那效果自然会不错。
       但是发展至今,便出现了一些行内人或是作者才知道的极其隐晦的东西在里面,这些东西确实使书本的价值大幅度提高了,但是作者却因此毫无怜悯的扼杀了读者自我发展空间……
       例如我们都看过的三国演义连续剧,都看过的例如类似XXX品红楼梦的书,这些东西都是被动的给观众或读者灌输着某一个人的思想,虽然这个思想不一定就是错误的,但是它剥夺了读者思想差异性的权利。因为每一个人看过三国演义后他所理解的与他的感想都是不尽相同的,这种差异性有利于读者发现它所需要的东西。
       但是事情必然都存在着两面性,如何折中是作者们需要思考的。否则物极必反,对读者不利,对作者也没有好处,相信这也不是大多数作者想看到的……

       然而作为一个读者,我们应该怎样去阅读类似的著作才能最大情况下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情呢?
       大家都知道阅读一本书,就是在阅读一个人的思想,一本书少则几个月完稿,多则几年完稿,我们不可能要求作者的思路一直清晰流畅,其中所表述的内容也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来说,如何将这种干扰将至最低的问题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毕竟因为现在大部分对我们有用黑客类书籍都是一些圈内人花很少的时间写出来的,这就加大了出现错误的几率。
       首先,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无作者的总结性知识,如果有的话,我们就应该尽量去推断作者是在那里总结的,然后将其结合着阅读,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掌握知识的完善性。
       其次,要记住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对书中的个别问题怀有起码的怀疑态度,试着从作者的方向思考这个问题,然后找出问题的结症。
       最后,如果你想系统而深入的掌握某个技术,就不能只买一本书,最好准备两到三本,一是以此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二是可以通过对比可以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

       这就是我目前的读书经验,也希望与我分享你们的想法。

转载请注明版权:http://a1pass.blog.163.com/

  评论这张
 
阅读(2713)| 评论(25)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